1930年代,史語所前往中國各省調查方言,除了錄製音檔,也同時記錄地方傳說。本館現藏1934年安徽歙縣的調查筆記,便紀錄一則「碑文」,頗具地方色彩。
該碑文描述婦人黃氏的丈夫返家後旋即離去,臨走前託一名刈草者轉達口信予黃氏。孰料刈草者忘卻此事,黃氏被鄰人懷疑殺夫而告官。黃氏在屈打成招後,遭凌遲處死,死後天下大旱,官方遣人每歲致祭。徽州府學敎授周贇與友人集資勒石,碑末刻有「以為重利忘家者戒,并為寄信誤人者戒,且為酷刑冤殺人釀災禍者戒」語。
民國初年所修《歙縣志 .邱墓》載有「幽寃婦墓」,也提及周贇立碑事,但未記載碑文內容。修撰方志者認為「其事應存疑,恐不足證」。此份藏品紀錄周贇「三戒碑」完整碑文,保留了當時民間傳說的樣貌。
該碑文描述婦人黃氏的丈夫返家後旋即離去,臨走前託一名刈草者轉達口信予黃氏。孰料刈草者忘卻此事,黃氏被鄰人懷疑殺夫而告官。黃氏在屈打成招後,遭凌遲處死,死後天下大旱,官方遣人每歲致祭。徽州府學敎授周贇與友人集資勒石,碑末刻有「以為重利忘家者戒,并為寄信誤人者戒,且為酷刑冤殺人釀災禍者戒」語。
民國初年所修《歙縣志 .邱墓》載有「幽寃婦墓」,也提及周贇立碑事,但未記載碑文內容。修撰方志者認為「其事應存疑,恐不足證」。此份藏品紀錄周贇「三戒碑」完整碑文,保留了當時民間傳說的樣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