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學良(1913–1999)是精通彝語的著名語言學家。民國三十年(1941),他在李方桂指導下,以彝語中的撒尼語法為題完成碩士論文後,進入史語所任助理研究員。同年九月,他前往雲南尋甸、祿勸一帶調查倮倮語(彞語的舊稱之一),並奉傅斯年所長之命,搜集語料、標本及倮文經典。檔案館所藏民國三十一年(1942)經費帳目記錄了他當時購得的一批倮文經典,購自倮族經師(亦稱「畢摩」、「唄耄」)張文元與經師之子張國粹。張文元居於金沙江畔,家族世代為畢摩,不僅是馬學良學習倮語與經典的導師,亦是其田野調查的重要協助者,經費帳目亦記錄了相關報酬。返所後,馬學良在張文元的協助下,節譯其中一部文獻《作齋經》,詳細闡述儀式內容,使讀者得以認識倮族的宗教禮俗。
參考資料:馬學良,〈倮文作齋經譯註〉,《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14(1949),頁341–352。
目前,馬學良搜集的倮文經典多已線上開放全文,可於史語所數位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中瀏覽。例如:「雲南祿勸尋甸黑夷經書目錄」全文連結
參考資料:馬學良,〈倮文作齋經譯註〉,《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14(1949),頁341–352。
目前,馬學良搜集的倮文經典多已線上開放全文,可於史語所數位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中瀏覽。例如:「雲南祿勸尋甸黑夷經書目錄」全文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