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たちに関しては
楊時逢的校稿任務
中日戰爭期間,史語所委託上海商務印書館刊印出版品。為了校對稿件,楊時逢先生於民國28年3月29日從昆明前往上海。但戰時交通不便,此行必須取道越南,從海防出海,乘船經香港,船行至5月7日方轉抵上海。民國29年1月21日楊時逢從上海啟程,...
私たちに関しては
史語所早期帳簿
史語所檔案館保存23本本所早期帳冊,記錄民國17年創所以來至民國35年間的年度總經費。帳冊有總帳與日記帳兩種形式,前者是依照項目分類,後者則是以時間列序記帳。紀錄者是史語所的會計蕭綸徽先生。這些帳冊中經常夾雜信箋、便條、帳單、發票等資...
私たちに関しては
《敦煌掇瑣》版權轉讓
《敦煌掇瑣》是著名的詩人、語言學者劉復(半農)在法國留學時,輯錄巴黎國家圖書館中的敦煌寫本一百零四種雜文而成,後收錄進史語所專刊。原書三冊,上集為文學史料,中集為社會史料,下集為語言史料,分別於1931、1932與1935年出版。但下...
私たちに関しては
早期史語所出版品的銷售途徑
誰會買史語所的早期出版品?這些書籍又是如何銷售流通的呢?史語所檔案館保存的早期出版品發票、帳冊與書信中保留許多購買者、書名與日期等資訊。購買者除了所內同仁之外,還有學術單位、政府機關、地方社團、學者與一般的民眾不等。書款多藉匯款支付,...
私たちに関しては
中基會的學術補助
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(簡稱「中基會」)是利用美國退還的庚款成立的基金會,旨在發展中國科學教育與文化事業,史語所的早期研究也受惠頗多。根據經費報告,中基會對史語所的補助主要是出版、考古發掘與音檔設備三類。早年的專刊,殷墟與山東考古遺址...